詩歌智慧書是舊約聖經中的另類經卷,焦點並非律例典章、救恩歷史,或神的諭旨,反而是人向神發出的讚美和哀訴,以及人對世情的觀察反省,甚至質問,卻收納為正典,成為神話語的一部分。因此,信徒若忽略詩歌智慧書,難免對神啟示的認識偏頗不全。但這類書卷的文字精煉、意象豐富、觀點表面矛盾,其信息不易掌握。
本書可說是認識詩歌智慧書的不二之選。作者謝挺博士以學者的嚴謹治學態度、女性的獨特細膩觸覺,把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學成果,凝練成這本四百多頁的書,從宏觀概覽到微觀分析,從經文釋義到當代應用,從文學特色到神學主題,從個別書卷到書卷間的對話關係,色色俱備,幫助我們投入詩人的心靈聆聽他的禱語,並透過智者的眼睛察驗人生百貌,由此領悟神那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的心意。
推薦文
謝挺博士是學有專精的舊約學者,她在本書與中西學者切磋交流,提出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值得討論的神學主題和問題。謝博士對經文的詮釋不僅根據經卷脈絡,還加上靈性的反思,内容深入淺出,實屬難能可貴。特別欣賞她對一些詩篇的示範解釋。
邵晨光博士
菲律賓聖經神學院榮譽院長
亞洲神學協會(ATA)第四任祕書長
普世宣教神學院教牧博士班主任
可用四句話來形容謝挺博士的新作:由廣入深、行文流暢、一目瞭然、滿有洞見。謝博士好像聖經的導遊,帶領讀者從森林外圍來到每棵樹下:在探討每卷書時,都先從背景簡介、中心主題、經文脈絡和大綱開始,然後才分析經文,最後更適切地應用到讀者的生活。
陳錦友博士
恩福神學院和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客座講師
謝挺博士擅長把舊約原文與教會生活的關聯作適切的解說。在這本書,謝挺博士巧妙地梳理詩歌慧書與其他舊約經卷的互動關係。本書反映了新舊轉接的研究動態,也展現了舊約教誨的傳承。從此,筆者的教學又多了一本內涵豐富的中文必讀書!
吳慧芬博士
馬來西亞神學院舊約講師
謝挺博士(Chloe Sun)生於北京,後移居香港。隨後,在美國讀大學,信主、蒙召。先後於金門神學院、達拉斯神學院與福勒神學院取得道學碩士、神學碩士、與哲學博士的學位。現任美國福勒神學院舊約教授、中華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舊約教授和教務長。中文著作包括《創世記(上、下)》註釋書,希伯來文靈修系列的《始於神》、《慧於神》、《出於神》、《頌於神》和《雅歌:情牽永約》註釋書,以及《詩篇是我的嚮導:詩人教我的靈修學》和《缺席的神:雅歌與以斯帖記研讀》。謝博士也在世界各地教學和主領聖經講座,她喜歡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學,引起學生對舊約聖經的興趣,並增進他們與神的關係。
序一 邵晨光
序二 陳錦友
序三 吳慧芬
自序
簡寫表
第一章 詩歌智慧書導論
1. 何謂詩歌智慧書?
2. 經卷排列次序
3. 經卷歷史背景
4. 信息表達技巧
5. 經卷互動關係
6. 進階研讀書目
第二章 約伯記導論
1. 約伯記簡介
2. 作者與成書背景
3. 文體特質
4. 文學結構
5. 寫作技巧
6. 神學主題
6.1 苦難
6.2 公義
6.3 智慧
6.4 安慰
6.5 靈性
7. 約伯記脈絡
8. 與其他智慧書的關係
9. 在舊約的地位
10. 進階書目
第三章 約伯記一至二章
1. 背景簡介
2. 中心主題
3. 經文脈絡與大綱
4. 經文分析
4.1 第一次試驗(一1~22)
4.2 第二次試驗(二1~13)
5. 當代應用
5.1 爲甚麽敬畏神?
5.2 苦難是否出於試驗?
5.3 如何做好朋友?
6. 進階書目
第四章 約伯記三至二十一章
1. 約伯的哀歌(三章)
1.1. 背景簡介
1.2. 中心主題
1.3 經文脈絡與大綱
1.4 經文分析
2. 第一和第二回答對話(四~二十一章)
2.1 背景簡介
2.2 中心主題
2.3 經文脈絡與大綱
2.4 經文分析
3. 當代應用
3.1 人算甚麼?
3.2 抗議期的靈性
3.3. 三友的問題
4. 進階書目
第五章 約伯記二十二至四十二章
1. 第三回答對話(二十二~三十一章)
1.1 背景簡介
1.2 中心主題
1.3 經文脈絡與大綱
1.4 經文分析
2 以利戶的言詞(三十二~三十七章)
2.1 背景簡介
2.2 中心主題
2.3 經文脈絡與大綱
2.4 經文分析
3. 神的言詞與劇終(三十八~四十二章)
3.1 背景簡介
3.2 中心主題
3.3 經文脈絡與大綱
3.4 經文分析
4. 當代應用
4.1 苦難的奧祕
4.2 如何看混亂?
4.3 顛覆神學
5. 進階書目
第六章 詩篇導論
1. 詩篇簡介
2. 作者
3. 成書背景
4. 文體特質
5. 文學結構
5.1 五卷書
5.2 其他組合
6. 寫作技巧
6.1 平行句
6.2 押韻
6.3 比喻
6.4 其他文學特徵
7. 神學主題
7.1 律法
7.2 王權
7.3 拯救
7.4 彌賽亞
7.5 敬拜
7.6 宣教
7.7 創造
7.8 神的同在與隱藏
7.9 大衛之約
8. 研究方法
8.1 形式鑑別學(Form Criticism)
8.2 正典鑑別學(Canonical Criticism)
8.3 文學鑑別學(Literary Criticism)
8.4 神學詮釋(Theology)
8.5 圖像詮釋(Iconography)
8.6 接受史(Reception History)
9. 重要貢獻
9.1 心靈的出口
9.2 頌讚為終極
9.3 詩篇與新約
10. 進階書目
第七章 詩篇卷一和卷二
1. 背景簡介
2. 經文分析
2.1 詩篇的序言(詩一~二篇)
2.2 哀歌(詩三篇)
2.3 信靠詩(詩二十三篇)
2.4 彌賽亞詩篇(詩三十四篇)
2.5 渴慕詩(詩四十二~四十三篇)
2.6 錫安詩(詩四十六篇)
2.7 悔罪詩(詩五十一篇)
2.8 宣教詩(詩六十七篇)
2.9 所羅門的詩(詩七十二篇)
3. 當代應用
3.1 律法與神子
3.2 悔罪
3.3 哀歌
4. 進階書目
第八章 詩篇卷三和卷四
1. 背景簡介
2. 經文分析
2.1 亞薩的詩篇(詩七十三~七十五篇)
2.2 論神公義的詩篇(詩八十二篇)
2.3 渴慕聖殿詩(詩八十四篇)
2.4 訓誨詩(詩八十九篇)
2.5 重拾盼望的詩篇(詩九十~九十二篇)
2.6 耶和華作王的詩篇(詩九十三篇)
2.7 回顧神拯救的詩篇(詩一〇五~一〇六篇)
3. 當代應用
3.1 人見與神見
3.2 耶和華作王
3.3 歷史為借鑑
4. 進階書目
第九章 詩篇卷五
1. 背景簡介
2. 經文分析
2.1 招聚贖民詩(詩一〇七篇)
2.2 君王-祭司詩(詩一一〇篇)
2.3 群體感恩詩(詩一一八篇)
2.4 律法字母詩(詩一一九篇)
2.5 上行朝聖詩(詩一二〇~一三四篇)
2.6 被擄外鄉詩(詩一三七篇)
2.7 終極讚美詩(詩一四六~一五〇篇)
3. 當代應用
3.1 回歸的詩歌
3.2 上行之旅
3.3 讚美為終極
4. 進階書目
第十章 箴言導論
1. 箴言簡介
2. 作者與成書背景
3. 文體特質
4. 智慧的來源
5. 箴言與神的應許
6. 箴言和律法
7. 文學結構
7.1七根柱子
7.2 交錯結構
8. 寫作技巧
8.1 平行句
8.2品格帶出後果
8.3 比喻
8.4 擬人法
8.5 男性角度
8.6 家庭關係
9. 神學主題
9.1 品格塑造
9.2 智慧與愚昧
9.3 敬畏耶和華
9.4 神的超越與臨在
10. 重要貢獻
10.1 成聖的過程
10.2 智慧與創造
10.3 箴言與約伯記、傳道書對話
10.4 箴言與新約
11. 進階書目
第十一章 箴言一至九章
1. 背景簡介
2. 中心主題
3. 經文脈絡與大綱
4. 經文分析
4.1 序言(一1~7)
4.2 遠離惡人(一8~19)
4.3 聽從智慧(一20~33)
4.4 得智慧、捨愚昧(二1~22)
4.5 仰賴耶和華、選擇智慧(三1~35)
4.6 選擇智慧,保守己心(四1~27)
4.7 遠離淫婦、選擇妻子(五1~23)
4.8 各種格言、遠離淫婦(六1~35)
4.9 淫婦與智慧的對比(七1~八36)
4.10 智慧與愚昧的邀請(九1~18)
5. 當代應用
5.1 神聖婚約
5.2 尋求智慧
5.3 兩條道路
6. 進階書目
第十二章 箴言十至三十一章
1. 背景簡介
2. 中心主題
3. 經文脈絡與大綱
4. 經文分析
4.1 箴言的主題(十~三十章)
4.2 箴言的總結(三十一1~31)
5. 當代應用
5.1 生活見證
5.2 男女關係
5.3 才德女子
6. 進階書目
第十三章 傳道書導論
1. 傳道書簡介
2. 作者
2.1 作者是否所羅門?
2.2 兩種聲音
2.3 多種聲音
2.4 傳道書作者的合一性
3. 成書背景
4. 文體特質
5. 文學結構
6. 寫作技巧
6.1 悲樂交合
6.2「自我」的旅程
6.3 尋找定律
6.4 一字多義
6.5 重複句
6.6「例外透鏡」視角
6.7 男性角度
7. 神學主題
7.1 死亡為中心
7.2 智慧的矛盾
7.3 短暫與永恆
7.4 公義的脆弱
7.5 善惡的人生
7.6 活在當下
7.7 遙遠的神
8 重要貢獻
8.1 獨特視角
8.2 填補智慧
8.3 護教經卷
9. 進階書目
第十四章 傳道書一至十二章
1. 背景簡介
2. 中心主題
3. 經文脈絡與大綱
4. 經文分析
4.1 標題(一1)
4.2 引言:一切都是虛空(一2~11)
4.3 自我感言:尋求意義(一12~二26)
4.4 時間詩歌:尋求意義(三1~8)
4.5 自我感言:尋求意義(三9~六12)
4.6 智慧言語:尋求意義(七1~八17)
4.7 自我感言:尋求意義(九1~18)
4.8 智慧言語:珍惜人生(十1~十二8)
4.9 結論(十二9~14)
5. 當代應用
5.1 珍惜生命
5.2 尊重身體
5.3 活在張力中
6. 進階書目
第十五章 雅歌導論
1. 雅歌簡介
2. 作者與成書背景
3. 文體特質
3.1 抒情詩
3.2 與正典的關聯
4. 文學結構與大綱
5. 寫作技巧
5.1 平行句
5.2 比喻
5.3 重複句
5.4 跳躍的場景
5.5 觸動感官
6. 人物刻畫
6.1 女子
6.2 男子
6.3 眾童女
6.4 其他人物
7. 神學主題
7.1 愛如死之堅强
7.2 恢復伊甸之情
7.3 期待良人來
7.4 基督愛教會
8. 歷代詮釋
9. 詮釋原則
10. 重要貢獻
10.1 歷史的角度
10.2 正典的角度
10.3 神學的角度
10.4 智慧的角度
10.5 末世的角度
11. 進階書目
第十六章 雅歌一至八章
1. 背景簡介
2. 中心主題
3. 經文脈絡與大綱
4. 經文分析
4.1 標題(一1)
4.2 愛慕之歌(一2~二7)
4.3 尋覓之歌(二8~三5)
4.4 分合之歌(三6~五8)
4.5 互屬之歌(五9~八4)
4.6 期待之歌(八5~14)
5. 當代應用
5.1 愛在已然未然中
5.2 身體頌歌
5.3 誰是「我心所愛的」?
6. 進階書目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