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罪大哉問:關於罪與救贖的兩難式信仰思辨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7-15
貨品編號:
9789624576542
尺寸:
153*230 mm
頁數:
336頁
重量:
510克
分類:
定價:
HK$138.0
庫存狀態:
低存量/沒有現貨-購買後立即備貨
始祖亞當一念之差偷吃禁果,竟導致全人類背負罪責、墮入地獄永死的結局?這樣的原罪觀,究竟是神的啟示,還是具爭議性的神學理論?原罪論是基督信仰的基石,還是絆腳石?
 
如果人生來有罪,或者人沒有不犯罪的可能,救贖豈不是人應得的補償,而非不配領受的恩典?反之,如果有人能夠一生無罪,那麼救贖對於他們而言又有何恩典意義?這兩難困局正是本書所探討的原罪與救贖的大哉問。
 
歷代不少神學家為了解決這困局,提出了眾多爭辯和不同進路的原罪論。本書旨在探討各類原罪論能否圓滿解釋「世人雖然難以無罪,但救贖終究不是人應得的,而是神白白的恩典」。
 
 
本書陳述了二千年來原罪教義的歷史發展,清晰地展示了各種學說的邏輯推論,讓讀者明白原罪論不是一個抽象的理論問題,更反映了眾神學家對福音真理的執著。如此徹底地分析原罪論,在中文著作中堪稱是絕無僅有的作品。
——雷競業
中國神學研究院天恩諾佑教席教授(神學科)
信仰及公共價值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從釋經學、系統神學及倫理學等進路,對原罪論及恩典論等作出全方位的鑽研。作者以其優秀的文筆及超卓的表達能力,清晰地闡明各個論題的重點及發展,並在合適的地方作出精簡的總結,讓初接觸這命題的讀者開闊了眼界,亦讓進深鑽研者得著洞見與更新。
——沈永康
香港宣道差會董事
宣道會美孚堂牧師
 
作者對原罪及基督救贖的思考、尋覓和探索,自慕道、初信開始至今歷時四十多年,至退休後更潛心翻閱不少典籍文獻資料,以邏輯思辨方法,將原罪觀念的歷史發展和重要轉折,有條不紊的展現出來。對於有興趣研讀這課題的讀者,乃是必備的參考手冊。
——李志海
前英華書院聖經科科主任
前教育署課程發展處高級督學
 
鄭兄博覽不少中西神學著作,無師自通,努力不懈地去爬梳於「原罪與救恩」之間的兩難,寫成這本差不多二十萬字的著作。但願有更多有心有力的信徒,像鄭兄般在此浮誇的世代有踏實和認真的追求。
——蘇遠泰
香港神學院特約教授

鄭德富,香港大學理學士(化學)、教育文憑與教育碩士(教育輔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育碩士(研究及專業研讀)。曾任基督教中學教師十八年和校長二十年,現已退休;已受浸四十多年, 曾任教會團契導師、 堂委和執事會副主席多年。

雷序
沈序
李序
自序
 
導言
詞意簡釋:罪、原罪與本罪
 
第一章 傳統原罪論與救贖恩典之間出現甚麼矛盾?
1.1 奧古斯丁對亞當的原罪歸罪後人有何解釋?
1.2 奧古斯丁的亞當原罪歸罪解釋受到甚麼質疑?
1.3 奧古斯丁「救贖本乎恩典」的救贖觀有何含義?
1.4 救贖是人應得的嗎?「恩典」、「配」與「應得」的聖經原文有何意思呢?
1.5 救贖恩典有「補償、補救或抵消原罪所帶來的不公」的含義?
1.6 奧古斯丁的「救贖是神的絕對主權和預定」和「救贖的排他性」受到甚麼批評?
1.7 總結
 
第二章 傳統原罪論是牢不可破的「真理」嗎?
2.1 引言:亞當「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2.2 全人類存在亞當體內與亞當一起犯罪?「實存論」如何解釋亞當的罪歸算後人?
2.3 全人類「被」亞當代表犯罪?「代表論」如何解釋亞當的罪歸算後人?
2.4 全都怪亞當?「實存論」和「代表論」(包括間接歸罪論)各受質疑之處
2.5 「實存論」與「代表論」共同受質疑之處
2.6 人犯罪既是注定又是本於一己的「自由」?奧古斯丁與伯拉糾的爭辯
2.7 安瑟倫的原罪歸罪解釋:人失去「起初的義」
2.8 愛德華滋的原罪歸罪解釋:人與亞當的「本質上連繫」
2.9 神定人罪是因為祂預知每一個人都會干犯亞當同樣的罪?中介知識有何解釋?
2.10 總結
 
第三章 夭折小生命的無罪反映人天生沒有背負原罪罪責?
3.1 引言:人根本沒有背負亞當原罪的罪責與罪性?
3.2 有指小生命天生有罪
3.3 有指小生命根本無罪
3.4 有指夭折小生命有罪但尚有救恩盼望
3.5 矛盾一:人人不配得到救贖但夭折小生命卻配得救贖?
3.6 矛盾二:夭折小生命的得贖是「神的恩典」抑或是「神的責任、補償、補救」?
3.7 矛盾三:「問責年齡」始於生命之始抑或心智開始成熟之時?
3.8 矛盾四:小生命的「夭折」是被神揀選得救的條件之一?
3.9 矛盾五:夭折小生命的得救不需要「信心與悔改」?
3.10 矛盾六:選擇性援引經文
3.11 矛盾一至六的小結
3.12 總結
 
第四章 神不看人的先天敗壞罪性為有罪?
4.1 何謂「罪性沒有原罪罪責」原罪論?
4.2 「罪性沒有原罪罪責」原罪論的歷史由來
4.3 新瓶舊酒?「罪性沒有原罪罪責」原罪論與傳統原罪論同樣牴觸神的公義
4.4 「罪性」的詮釋及影響
4.5 罪性未必令人犯罪?
4.6 人犯罪未必受神懲罰?
4.7 東正教「先祖的罪」
4.8 亞米紐斯主義原罪觀
4.9 衞斯理原罪觀
4.10 新學派原罪觀
4.11 溫和改革宗原罪觀
4.12 「重洗派—門諾會」的罪觀
4.13 總結
 
第五章 甚麼是近代原罪論?
5.1 近代原罪論的由來與特點
5.2 八類近代原罪論觀點的概略
5.3 施萊爾馬赫:「罪是源於人的上帝意識受阻」
5.4 饒申布士:「罪的社會結構性和體制性」
5.5 巴特:「罪的本質是人的心態」
5.6 布特曼:「罪是源於人的自我為義」
5.7 尼布爾:「人存在的焦慮是罪的根源」
5.8 格林:「罪是源於人有動物自私自利的本性」
5.9 舒恩貝格:「人纏身於世界的罪」
5.10 溫保祿:「因性」原罪和「果性」原罪的重新詮釋
5.11 近代原罪論可商榷之處一:人類起初的不完美是人類的原罪?
5.12 近代原罪論可商榷之處二:人的原罪約化為人的本罪?
5.13 總結
 
第六章 有關原罪的相關經文及詮釋
6.1 人人天生有罪
6.2 反駁「人人天生有罪」
6.3 人人須承受亞當的罪?(一)
6.4 人人須承受亞當的罪?(二)
6.5 人須承擔先祖的罪和亞當的罪?
6.6 創世記三章「罪的故事」是解釋人類原罪和墮落?
6.7 從「人人干犯本罪」推論「人人背負亞當原罪」?
6.8 從「人人需要救贖」推論「人人背負亞當原罪」?
6.9 總結
 
結語
讀後感:在塵土和爐灰中思考語言的渺小/蘇遠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