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樂」—兒童成長的維他命

2021-10-12 / 陳蔡寶玉 播道會恩福元朗堂傳道

兒童在遊戲中所發出的歡呼聲、笑聲是很吸引的。大伙兒聚在一起桌遊,真的很爽呀!兒童在遊戲時所呈現的行為一直受到心理學家及教育學者所關注。小朋友在遊戲時會產生好奇感,這份好奇會為他們帶來刺激。過程中就會推動小朋友去遊玩、探索及學習。除此之外,在遊玩時,腦部會不知不覺釋放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會讓人感到快樂,増加親密感及幸福的感覺,也令人有安全感。所以小朋友在遊戲中,他就處於安全、愉悅的狀態,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及專注力。0-12歲是兒童認知及道德發展的黃金階段,如能按年齡提供適切的遊玩時間,相信對兒童成長發展大有裨益。

遊戲使人放鬆

遊戲能夠將緊張的心情,壓力減輕,例如考試壓力。筆者曾在教會與一位同學仔溫書,溫書時間約十分鐘,就會讓他未感到沉悶之時,邀請他跑一個圈再回來,為他放放電。溫書的過程也是嬉戲形式進行的。考試過後,同學仔很興奮打電話給我,他跟我分享,這一科他拿到全班最高分,電話筒傳來他的尖叫聲。他的興奮,實在令我難忘。

遊戲使人自信

在遊戲中完成了一項艱難的任務或獲得一項成就時,將得到無比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並使人更自信。筆者在經驗中,體會到遊戲確實對培育SEN孩子的自信心更見成效。但秘訣是主持人要拿捏得到甚麼時候要懂得「扮輸」噢!

遊戲使人增進親密感

遊戲中可以結交新朋友,彼此學習相處,認識群體中各自的差異。學習接納自己,也能包容別人。記得有一次與兩位男孩桌遊。他們都是很有個性的獨生子。遊戲期間,其中一位孩子不敵,他竟將一顆棋子大力地向牆壁扔去。他突然的舉動,讓我來不及回應。但另一位孩子(常常在桌遊輸了會大發脾氣的)卻淡淡然地說:你這樣做,實在衝動了。然後就把棋子拾回來。我不禁大笑起來,我們三人又繼續遊玩……


遊戲是發展兒童事工的「撒手鐗」

面對後疫情時代,兒童事工將何去何從呢?時代的改變帶來變革的趨勢。一隻肉眼都不能看見的病毒徹底改寫了人類的歷史。疫情顛覆了世界,甚至將整個世界停頓下來。我們的生活模式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模式也不同了。教會也不例外,敬拜方式由實體轉向遙距。面對資訊爆炸待時代,在互聯網的世界,人在瞬間就能吸收包羅萬有的訊息。這些隨手可得的資訊,為個人帶來單薄的理解,讓人醒覺能力降低,對於真實與幻象難以分辨。牧養的方式與策略需要更新改變,我們需要好好裝備自己,我們需要加快傳福音的步伐,同時,我們需要更多敏銳聖靈的工作,來迎接及面對一個革新的時代的挑戰。

兒童是最忠誠的。他們的喜惡毫不掩飾地表露人前,也很直接地將感受說出來,這是很多兒童工作者所面對的挑戰。香港大學一項兒童的研究,在疫情裏孩子的生活習慣如何影響他們的智能發展。同時,也從追蹤的個案中,發現「有質素的親子互動」能改善兒童偏差的行為,互動的關係對兒童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中提及有質素的互動,意思不是單單購買玩具給子女們,更重要是能夠陪伴他們一起玩耍。

如果將這理念引用在兒童事工上。在兒童主日學裏引入遊戲,除了是打破孩子認為返教會是沉悶的一項絕招,也能從互動的關係中,打開孩子們的屬靈胃口。胃口開了,導師們就能把握機會,把神的真理餵進孩子們的心靈裏。靜待一個又一個小生命發芽生根成長,成為明日的提摩太。


家庭是兒童實踐信仰的最好場所

後疫情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生活的習慣統統來過大反轉。社會家庭問題日益嚴重,家庭崇拜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有見及此,何不就乘着這浪,引入一個有親子互動家庭祭壇,重建兒童實踐信仰的最好場所─家庭。兒童從早期發展階段,身體及心靈得到足夠的滋潤,這有助提升其個人獨特天賦的才幹與氣質。

讓我們聽聽以下一個家庭分享家庭祭壇的見證

陳師母與我們同行第一次家庭祭壇,計劃安排每月一次,師母會與我們同行三次。可惜第一次之後,因為疫情嚴重,師母未能到我家。但這一次開了我們一家屬靈的胃口,我們每月就按師母發給我們的資料來實踐家庭祭壇。不知不覺我們已經

開始了兩年的家庭祭壇,小朋友每月會提醒我們「月尾喇! 要做家庭祭壇喇!」。他們的提醒也成為我們堅持的的動力。家庭祭壇讓我們一家一起去親近神,一起敬拜、認罪、感恩及代求。父母真誠的分享,特別是認罪的環節。小朋友也效法我們,嘗試去認罪,他們也察覺到自己需要改變的地方。小朋友最期待是家庭祭壇最後的《家庭慶典》,當中一家人一齊玩、一齊食、一齊笑! 無限歡樂! 開始時候,我們會點燈,由於我們的小朋友還少,我們是用電子蠟燭,我們很期待當孩子踏上青少年的時候,為他舉辦成人禮,家庭祭壇可以使用蠟燭,在燈火下繼續一起快樂地進行家庭祭壇。(Joyce與Andy 一家)


後疫情下的大時代,對新一代來說是一個危機,抑或是一個契機?

各位親愛的家長,兒童工作者,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創新好玩,充滿趣味的兒童培育屬靈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