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的苦難

2024-04-25 / 謝挺博士 美國福勒神學院舊約教授

傳統以來,信徒都認為約伯記的中心主題是苦難。無可否認,苦難確實是約伯記的神學主題,但作者是借用苦難來進深思考神是否公義、誰最具智慧、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議題。若論苦難,約伯記並非探討苦難的來源,因為作者在第一章已經給予讀者「約伯為何受苦?」的答案——神要向撒但證明約伯敬畏神,不是為了得到神的賜福(一9~12)。最後神沒有給約伯受苦的答案,因此解釋苦難的來源並非約伯記的目的。另一個與苦難相關的問題是:這世上到底有沒有無辜受苦這回事?約伯的例子就反映這世上有無辜受苦的案例。那麼,約伯受苦的案例到底是普世性的,還是個人性的?神說「世上再也沒有一個人像他(約伯)那樣完全……)(一8,二3),可見約伯受苦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 

與苦難相關的另一個議題是面對苦難時應有的反應。信徒應不應該效法約伯首先接受苦難,不妄議神(一21~22,二10),然後咒詛自己生日(三章),再不停向神抗議(六~三十一章)?根據約伯記的文體,三友和約伯的對話佔大部分的篇幅,圍繞著在苦難中如何「議論神」(God-talk)這個主題。神最後的裁決證實,約伯所說的比三友對(四十二7~8)。因此,若說苦難為約伯記的中心思想,那麼約伯記企圖探討的是信徒在苦難中應該如何議論神:像撒但預計的褻瀆神(一11,二5)?像約伯稱頌神(一21,二10)?像約伯咒詛自己的生日(三章)?還是像約伯抗議神的公義(六~三十一章)?約伯記的結局告訴讀者,神悅納約伯向祂說「真心話」,卻指責三友所說的「正統教義」。因此,約伯記的苦難觀,指明神人關係受到試驗的過程,也指出苦難是人得以親眼見到神的機會。苦難更是屬於神的奧祕,因為神由始至終都沒有對苦難給予明確的答案。 

苦難的奧祕 

根據傳統教導,約伯記是一卷有關苦難的書卷,但其實它涵蓋的範圍更加寬廣。作者藉苦難為題帶出神的主權、自由、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及神義論和報應論之間的複雜關係,同時挑戰人敬畏神的動機是否純正,以及人在信仰困惑中能否不放棄尋找神。神沒有直接回答約伯無辜受苦的問題,可見我們問神「為甚麼」(why)不一定有結果。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認識神和自己在神的創造中的定位(who)。約伯最後降服是因為他認識神的自由和自己的無知。當人認識並接受神的主權和自己的有限,他觀看一切的視角就會不同。約伯記的目的不是解決苦難的問題,而是要信徒在苦難中經得起神的試驗,在逆境中持守信仰,在困惑中仍然信靠神。苦難確實可以成為一個管道,讓約伯和我們能夠經歷神。 

如何看混亂? 

在約伯的理念中,無辜受苦屬於道德秩序的混亂,顛倒了傳統的報應論。根據約伯的邏輯思維,神要拿走混亂,恢復秩序,才算為公義。但是,神雖然提到海水、黑暗、鱷魚,卻沒有拿走它們,而是在其上掌權,為它們定界限。神容許混亂的存在,讓它們在神的世界中有其位置。因此,我們也要學習如何與混亂共存,在混亂中仰望神,在混亂中尋找仍存的秩序。 

顛覆神學 

神的言詞顛覆了約伯的神觀、人觀、創造論、宇宙論、動物論。神讓約伯上了寶貴的一堂神學課,開闊他的視野,帶領他進入神的世界,用神的視角來看一切事物。約伯在受苦前已經是敬畏神的人,在受苦中持續尋找神、尋找道德的秩序、尋找無辜受苦的答案,最後得到神直接的啓示。因此,人的思維需要神話語的轉化,正如保羅所說的,我們的心意要不斷更新而變化,好讓我們能察驗何為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2), 人也要不斷尋求神、尋求真理、尋求秩序。 


本文節錄自謝挺《詩歌智慧書》(香港:播道會文字部,2023,頁22-23、114-115。),題目為編者所加。

按此訂購《詩歌智慧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