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者的眼光:當人生測不準時
2025-03-31 / 吳獻章 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 教牧宣教研究中心主任
量子力學中有名的海森堡測不準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認為,宇宙中每個物體都表現得像粒子和波,人永遠無法同時知道物體的確切位置和速度。這原理投射在新約的末世論很吻合:我們無法知道主耶穌何時再來,唯一能知道的是祂再來之前的徵兆,和祂必會再來收拾這世界。這原理投射在舊約的傳道書更貼切:在日光之下的人生和世局往往測不準!
日光之下測不透
傳道者在傳道書的序中敘述(參傳一1-11),人若單單定睛在日光之下,就會發現日光之下的種種自然現象,不論日頭、風和水,都會「返回轉行原道」。由此推論,凡是沒有日光之上的眼光者,其視野和生命所行的路徑都是在封閉系統裏的「死路」!
接着傳道者在本書的上半(參傳一12-六9)透過影射所羅門王一生的所為(doing),包括建工程、積財寶、享富貴、立功名,以至蓋聖殿等,卻因眼光侷限在日光之下,全都以「虛空、捕風」作結(一至六章提到八次)!原來,日光之下的人很可憐!
傳道書的下半敘述傳道者將全書上半注重的、在日光之下「做甚麼事是好的」,轉為七至十一章的知識(knowing)追尋:「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傳六12),得到的結論竟然是日光之下的人很有限:
- 七至八章出現八次「查不出」,包括:「我專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做的事。(有晝夜不睡覺不合眼的。)我就看明神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傳八16-17)
- 九至十一章出現十次「不知道」,包括:「風從何道來,骨頭在懷孕婦人的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這樣,行萬事之神的作為,你更不得知道。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哪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傳十一5-6)
日光之下聽天命
全書後半段出現共 18 次「查不出」「不知道」,取代前半段出現八次的「虛空、捕風」,給全書覆蓋了朦朧的面紗,讀者遂放棄對人生胸有成竹的把握。困境中,人才終於體認沒有所謂「天下無難事」「人定勝天」!在日光之下「測不準原理」的人生,唯一能做的僅是「盡人事,聽天命」!正如箴言所說:「籤放在懷裏,定事由耶和華。」(箴十六33)
傳道者在本書上半追尋「所是」,發覺毫無益處後,在全書下半轉向追尋「所知」,然而得到的結果是「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傳七14),因為在日光之下的學術追求,其實不過是次好的選項,因為都欠缺永恆的眼光!
人們無從掌握日光之下測不準的人生,只能埋頭耕耘,不問收穫:「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着。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甚麼災禍臨到地上。雲若滿了雨,就必傾倒在地上。樹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樹倒在何處,就存在何處。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傳十一1-4)
在這困境中,使徒保羅的教導變得很實際,也是唯一能把握的原則:「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提後二3-6)
按傳道書的教導,人的眼光決定了其生命的色彩!沒有日光之上的眼光,人生必會如猶太宗教文獻米示大(Midrash)所說的:
「比如一隻狐狸,打從一個葡萄園經過,那時葡萄正熟,果香四溢,四圍籬高,狐狸欲入不得,三繞之,見籬腳有小洞,狐狸肚肥。禁食三日,肚小遂入,狐狸在園內飽食數日,肚肥不得出。又禁食三日,肚小乃出。望着籬笆感嘆說:『葡萄園,葡萄園,你美是美,果實也甜,但是人能從你得到怎樣的好處呢?』一個人怎樣進去,他也怎樣出來,這葡萄園正如世界。」
日光之上的盼望
當人間局勢變幻愈見急速,甚至善惡顛倒、禍福來去、順逆更替天天擺在眼前,叫人無所適從,導致你我所有的憧憬都被灰心、失落、迷惘,甚至絕望掩埋時,最需要的就是尋求日光之上的眼光。
聽聽寫下《失樂園》和《復樂園》這曠世名著時已是盲人的作者、英國清教徒詩人約翰.米爾頓(John Milton)所說明眼人反而看不到的洞見:「上帝可以將上一代的痛苦掩埋成下一代的屬靈沃土。」有了日光之上的眼光,你我就可以放手、放心讓上帝掌權。
在看起來是「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的測不準時空,你我當早早學會以下詩歌的歌詞所指:「當你除了神,一無所有時,你將知道神就是你全部的需要。」「神的應許像夜空裏的星星。夜愈深,星星的光芒愈亮。」「請常常保持着你心裏的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着這光走出黑暗。」「神愛我們,不是因為我們是怎樣一個人,而是因為祂是怎樣一位神。」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十二13)
本文轉載自《傳書》雙月刊第193期,版權屬『中國信徒佈道會』。
延伸閱讀:
高銘謙:〈在微塵裡的人生發出呼籲 〉
郭鴻標:〈接受自己的「分」〉
延伸讀家推薦:
郭鴻標著,《與神同行的人生》(香港:播道會文字部,2023。)
高銘謙著,《微塵裡的智慧》(香港:播道會文字部,2023。)
謝挺著,《詩歌智慧書》(香港:播道會文字部,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