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在這些年的青年牧養

2022-09-23 / 小乙(採訪)

這些年來教會有甚麼變化?從以下兩組來自教會更新運動於2021 年11 月發表的研究數字或可窺見端倪。一組是崇拜聚會人數,從2014 年的305,000 人下降至2019 年的269,000 人,平均每年下跌 2.4%。另一組是青年崇拜聚會人數,從 2014 年的17,100 人下降至 2019 年的14,300人,平均每年下跌3.3%。教會在上述情況下,也同時面對這些年社會事件的影響,青年牧養可說首當其衝。青年信徒跑進社會參與,也跑回教會尋找福音、信仰的詮釋。筆者以電話訪問了數間大、中、小型教會的牧者,嘗試了解他們在這些年是怎樣和青年信徒一起走過的。

大堂會的青年

當中有大型保守教會的牧者表示,他們不會在講壇提及社會事件,只會點到即止,整體的討論氣氛也不強。「2014 年對青年信徒的衝擊不算大,他們只暗地裏問:『教會為甚麼這麼保守?』2019 年則大不一樣,當遊行的人潮來到教會門外,領袖宣告關門落閘時,青年人卻跑上前線,後來甚至有被告上法庭的。」青年牧者急忙找社工跟進,並且親身了解、關心、陪伴這些年輕人。「一路走下來,有個別離堂的,也有轉到網上崇拜的,但大部分年輕人都能留下來。」訪問時,牧者特別強調這可能與信仰根基是否穩固相關:「教會的青年人多是信二代,從小在教會培育下成長,面對社會問題會有衝動,但靜下來後,聖經的話語會幫助他們尋找出路。」牧者相信這些年所發生的社會事件,人們的情緒很容易被牽動,會受到影響,但信徒最終仍會看到主耶穌才是那位公義和慈愛的審判者。

另一間有百多年歷史的大型教會,其牧者分享到按他們的傳統,教會多關心天國的事,少關心時事。2019 年時,教會有部分青年人參與社會運動,但只屬後勤性質。「他們回到教會後會互相傾談、討論。而青年牧者會參與其中,聆聽、參與他們的討論;同時也擔任橋樑角色,向年長牧者分享青年人的狀況。」另外牧者也會藉聖經教導幫助青年人審視身處社會所發生的人和事。牧者又特別強調家庭牧養,他所指的並非教會的家庭事工,而是在社會事件中,許多父母都身體力行,陪伴兒女一起參與遊行。「這亦是教會青年人流失不多的其中原因。」他補充說:「反而,因社會更變引發的移民潮,對青年牧養帶來頗大影響,不僅流失青年人,也流失了許多有經驗的青年導師,教會事奉人手頓時變得緊拙。」

中小堂會的青年

至於中小型教會,當中一間有二十多年歷史、由屋邨自修室拓展至屋邨商場聚會的教會,其牧者表達在2014 年時,青年牧者會陪同年輕人參與遊行,以保安全。當時教會氣氛較平和,信徒間也沒有既定立場。但2019年的情況截然不同,信徒間不單各說各的,更有撕裂現象,對教會牧養造成衝擊。「曾有信徒因崇拜主席領唱的詩歌有『黑暗』二字歌詞而表達不滿。」凡此種種,牧者會利用不同方式疏導不論哪種立場的信徒,幫助他們先冷靜下來。「講壇信息雖有回應社會現象,但不會有既定立場;而是舉辦分享會,讓信徒學習彼此聆聽:強調不要針鋒相對只為抒洩己見,而是不亂作批評的聽懂對方觀點;又藉祈禱會幫助彼此將注意力放在主耶穌的教導上,尋求祂對教會的引導。」牧者回顧時說,最後離開教會的青年人不算多,有些本來已是游離分子,有些則轉到網上聚會。

小堂會的青年

一間小型教會的牧者憶述,2014 年時, 青年信徒比較平靜,沒帶來很大的牧養挑戰。至2019 年社會事件頻生,教會講壇卻很少回應,但有邀請信徒為在上掌權的祈禱。青年信徒情緒會有波動、怨懣、質疑,會問:「是否要忍?」許多時候,牧者都得花時間聆聽,以耶穌如何面對羅馬政權作教導。

另一間小型教會的牧者會在講壇中回應社會事件,也在崇拜程序表裏列為代禱事項,呼籲信徒為社會發生的事禱告,並指出無論何種立場,都需要為社會、為教會、為信徒彼此守望。有信徒參與遊行時,牧者也會陪伴同行;也會個別約見走到前線參與的年輕信徒,主要是不帶批評單純地聆聽他們的想法,疏導他們在信仰上的疑惑。「這些年輕信徒今天仍然留在教會。」牧者說:「牧養面對衝擊時,若能有多點討論和分享空間,彼此聆聽,自然減少誤會。這樣,青年人也能從中看到教會的希望。」

寫在採訪之後

筆者在整理採訪資料時發現,受訪教會牧者分享的離堂青年信徒情況,與教會更新運動的研究報告很不一樣。當中緣由固不得而知,而願意接受訪問的不到10間教會,代表性自然有限,卻也反映了部分教會是如何陪伴青年信徒走過這些年的。訪問結束,筆者有感現今青年信徒需要的,是一羣能夠將真理道成肉身活出來的青年牧者和導師,在他們身邊作陪伴者、聆聽者、同行者。相信這比任何青年活動、事工都重要,因事工只像煙花般帶來瞬間的璀璨,惟有細水長流的牧養才能帶來關係的建立和彼此的信任。

(作者是堂會牧師,亦為中國信徒佈道會特約編輯。)

本文轉載自《傳書》雙月刊(總178期),版權屬『中國信徒佈道會』,本會蒙允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