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先知:用情、理、生命傳講神的話語
2024-06-28 / 顧碧素博士
亞里斯多德曾言,一篇有說服力的演說,除了需要在道理或論證(Logos)上說服人之外,也需要演講者以其品格(Ethos)及情感(Pathos)來折服人。舊約先知忠心地傳講神的說話,他們的信息強而有力,皆源自他們真實有理的論證,富感染力的情感,以及美好的生命素質及品格。
用「理」傳講
當傳講者訴諸邏輯理性(Logos),若他愈能清楚提供證據來支持他的論點,受眾就愈能夠明白及掌握他所傳遞的信息。先知的信息在「理」方面的表達是十分清晰的,他們針對當時的處境,提出有力的理據,彷似神正向祂的子民申辯、控訴,證明百姓的罪惡,藉此讓百姓醒悟、悔改、回轉,倚靠上帝,而不再倚靠別國的神明或與其他強國的結盟。
先知所傳講的信息同時也針對君王及百姓錯誤的信念和價值觀。當以色列遇上政治上的危機,受到敵國大軍兵臨城下的圍困及亡國的威脅,他們同時也會陷入信仰上的危機,他們或會質疑上帝是否仍在掌管歷史?別國的神明是否比上帝更有能力?先知清楚知道百姓的想法,透過他們傳講有關神對列國的審判,有力地指出無論各國現時如何欺壓以色列,最終他們卻難逃上帝的審判。以色列即或亡國被擄,上帝仍必拯救到底,因為上帝是掌管全地獨一的主,祂在列國列王之上,唯有祂才是人所當全然倚靠及敬拜的神。
今日當我們傳講或教導神話語時,我們需要在解經上下苦功,從而釐清經文在歷史、文化及語言修辭上等等的差異,以致能正確傳達經文的意思。除了在解釋經文上要準確外,也應將傳講的觀念條理清晰地鋪陳及表達,讓受眾在理性上明白及掌握我們所傳講的道。此外,若傳講者要說之有理,他需要深入瞭解受眾的處境、信念和價值觀,有效地提出有力及針對性的論點;這樣更能避免傳講者錯誤地假設受眾具有一定的知識而沒有提出全面的論據,令受眾不能一窺全貎。
當然,讓信徒在頭腦知識層面上明白所傳講的道是不夠的,傳講者更要讓他們接受並完全信服,以致他們願意進一步去遵行所聽的道。•
用「情」傳講
傳講者在傳遞信息時,不僅藉論證的邏輯和真實性去說服人,更需配以豐富的情感和熱情去感染人,使人作出回應或改變。柴培爾(Bryan Chapell)將「情」(Pathos )定義為 “The emotive features of a message, including the passion, fervor, and feeling that a speaker conveys and the listeners experience.” (信息的情感特徵,包括演講者傳達及聽眾感受到的熱情、真誠和感覺。)
先知所傳講的信息,主題很多是相同的,內容很多是重複的。先知通常會透過不同的神諭來傳達主題相同的信息,藉此展現信息之情感力量。在以賽亞書,先知在不斷交替的「拯救神諭」及「審判神諭」中,一方面使百姓懼怕神嚴厲的審判而當機立斷地悔改及離開罪惡;另一方面也使他們渴慕神的拯救,決心回轉倚靠神。另外,先知也選用豐富及令人深刻的隱喻及圖像性文字,除了闡明信息的內容,讓人可以在頭腦上明白外,更是為了傳達他們信息中的情感份量, 例如以賽亞書先知藉葡萄園之歌(賽五)表達上帝對以色列的期望和失望。上帝愛以色列,親自用心地栽培建立她。不過,祂親手栽種,祂卻要親手拆毀她。透過這些不同的隱喻,先知表達當中的愛慕、憐憫、憤怒、失望、恐懼等情感,藉此觸動他的受眾以色列民的情感,激發他們作出回應。 先知要軟化百姓的鐵石心腸,除了使用重複的詞彙、相似的主題、不同的隱喻及圖像性文字之外,先知也往往使用詩歌去傳達他們的信息,因為詩歌的語言,特別是當中的平行體,非常適合傳達情感,牽動人的心弦來說服人。
在講道學中,宣講中的情感表達往往是不太受重視的;但一篇信息除了清晰的真理之外,也需要合宜的情感來表達,讓受眾接收到傳講者的情感,並與傳講者建立情感上的聯繫,藉此產生影響力,因為人往往是在感受到愛、恨、憤怒、悲傷、喜悅、或恐懼等情感下,作出種種的決定或行動的。因此,一篇富感染力的信息,除了具說服力的理性論據外,也不可忽略具感染力的情感元素。不過,訴諸情感不等於煽情,也不等於不重視倚靠聖靈在人心裡的工作。
要傳遞情感,我們先要被經文感動,然後按我們各人不同的個性,自然地表達那份來自經文的情感。情感的表達需要與我們所傳的信息內容吻合。我們可以使用生動、充滿感情的言詞,或令人深刻的隱喻或圖像性文字,讓受眾親自感受及體驗當中的情感。此外,也可以使用視覺輔助工具,這有時比言語更為有力。當然不要忘記我們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及聲音語調,這都是傳達情感的重要工具;而這些傳達技巧都應與我們所說的內容互相配合。
用「生命」傳講
一位傳講或教導神話語的人,他的生命——包括他正直的品格、聖潔和對神的委身,均是傳講的關鍵因素。亞里斯多德認為在情(Pathos)、理(Logos)、品格(Ethos)三者中,品格往往最能影響聽眾對傳講者的信任程度。 品格(Ethos)是聽眾對傳講者的個性和誠信的看法,而這觀點決定了傳講者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研讀先知書,我們看見先知對上帝絕對的忠誠。先知的任務是艱鉅的,他們要向一班硬心的百姓傳遞嚴厲責備的信息。這些信息是不受歡迎的,但先知在困難中仍堅持不懈。在芸芸先知中,耶利米可算是其中一位忍受極嚴重逼迫的先知。他遭到當權者及百姓的反對,他抗衡假先知,他被押往一些他不願意去的地方,他更被嘲笑和毆打,最後被關進監獄和蓄水池,孤立無援。在各樣的艱難中,甚至生命受到威脅時,耶利米仍一直忠於職守,堅持四十多年之久,不負上帝所託。同樣,先知以賽亞的使命的艱難程度也不惶多讓。神早在他蒙召時已向他表明,他事奉的果效,在他有生之年是不會看到的;但他仍忠於神的呼召,堅守他先知的職份。先知的生命是他們信息的一部分,他們所顯出的勇氣、堅忍、決心、忠誠及可信,使他們的信息更具震撼力。
傳講或教導神話語的人,除了要在解經上下功夫之外,也需要在生命操練上,日復日、月復月、年復年地不斷下功夫,活出他所傳講的道。當一位傳講者真正相信他所說的話,並按照他所說的生活,那他傳講的效果就會大不相同。受眾不但明白真道,更會被那真道吸引及感動,更有力去行出來。雖然我們都體會到自己的限制及軟弱,深深感到自己不配去承擔神的工作;但正如先知一樣,我們在神面前的自知,驅使我們別無選擇,惟有不倚靠自己,而是學習謙卑地倚靠神。神時刻在塑造我們的性情,及裝備訓練我們的生命,使我們更合乎祂所用。
要傳講有說服力的信息,傳講者雖然不比他所傳講的信息重要,但兩者有著重要的聯繫——傳講者本身的可信度會影響其信息的可信度。因此,傳講者的品格和生活模式是很重要的。若我們的生命像先知一樣:忠誠、謙卑、信靠神,這些生命的素質也會在我們所傳講的信息中發出光芒。只有當會眾被你這個人的生命及品格說服時,他們才會被你所傳講的信息所折服。
結語
使徒保羅這樣勸勉他的屬靈兒子提摩太:「你要留意自己,也要留意自己的教導。要在這兩件事上堅持不懈,因為這樣做,既可以救你自己,也可以救那些聽你的人。」(《新漢語譯本》,提前四16)今天,傳講或教導神的話語,仍是教會十分重要的職事。求神幫助每一位忠心傳講或教導祂話語的人,留意自己的生命,也留意自己的教導,使所傳講的信息不但在強而有理的論證上說服人,更在傳講者富感染力的情感,以及其忠誠的品格和委身於主的生命上令人信服。
文章轉載自播道神學院219期院訊,承蒙允許轉載,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