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聖經,渴慕主言

2024-06-14 / 譚志超博士

信徒間同甘共苦

「回到聖經,渴慕主言」看似是老生常談、老掉牙的事。但新冠疫情過後,香港以至全世界都變得不再一樣,思想聖言卻為我們帶來另一種深刻的體會。

新的社會環境、離去的友人和至親使得我們有如經歷重生—不論留在香港,還是往海外揭開人生新一頁的香港人,都有生活不再一樣的感覺,是文字所難形容。教牧同工該怎樣與信徒談論聖言,幫助他們回到聖經?也許時代早已變了,我們不能再用過去由上而下的指導模式。教牧和信徒同是香港人,同樣在這大時代跟隨主。當弟兄姊妹感受到我們真誠分享自身的迷惘和軟弱,在百般滋味在心頭的年日 connect(連繫)起來,「同呼吸,共命運」,並從中經歷神話語的安慰和加力,他們才會從心裏願意聽我們所說的。

這種體會令筆者想起彼得在彼得前書二章 1 至 3 節的話。他經歷過跌倒的軟弱(福音書中眾所周知三次不認主),靠主重新站起來,又經過多年與肢體同行的起起跌跌(參加二章)。他如此勉勵僑居羅馬帝國不同地區的弟兄姊妹:

  所以,你們既脫除一切惡毒、
           一切詭詐、
             虛偽、
             嫉妒和
           一切毀謗的話,
    就要像初生嬰孩想慕那純淨、
               屬靈的奶,
      好叫你們靠它長大,
            進入救恩;
       巴不得你們嚐嚐:「主是美善的」。

  (彼前二1-3,筆者修譯)

彼得喻「吃」「喝」聖言

這段經文給我們的印象多少時候都圍繞「才生的嬰孩愛慕奶」。我們習慣用第 2 節鼓勵初信者,彷彿忘記自己也同樣需要渴慕主言。我們只抽出第 2 節卻容易忘記要到第3節才完結。經文除了提到喝奶的圖畫,緊接的第 3 節則伴隨「吃」的觀念。

彼得用「吃」與「喝」兩個隱喻說明信徒生命成長的關鍵。他提到初生嬰孩,為的是指出我們想慕主言的程度應如嬰孩要奶般緊張。如果我們以為這是指讀者有如初生嬰孩,那便錯了重點,也會忽略作者接着的鼓勵:嚐!嚐甚麼呢?就是要「嚐嚐:『主是美善的』」—一方面指嚐到主是美善這真理,正如詩篇三十四篇 8 節,昔日大衛對以色列人的勸導,正落在我們這羣基督徒身上。神的美善絕不會變,我們要捉緊!另一方面,這裏呈現一個意象:彼得彷彿把這句舊約聖經遞到我們面前,鼓勵我們把它當食物品嚐。

主的話可以拿來進食,看來有點怪。神以祂的話創造宇宙(參創一;詩三十三4-6),如此神聖尊貴的說話怎能給凡人品嚐?但彼得不也如此說明嗎?我們得以重生不也是因着這真理的道嗎(參彼前一23-25)?任世界在變,信徒在主裏能憑藉信心吃主言渡過難關。再者,如此理解作者「吃」的隱喻,就連上彼得前書二章 2 節的想慕靈奶。二者互相解釋,我們要吃所想慕的純淨、屬靈的奶,即神的話本身,這樣我們才得以成長,特別是在患難中,這是神子民進入永恆救恩歷程中必須的(參彼前二2b),世俗一切惡毒、詭詐、虛偽、嫉妒和毀謗都不能再抓住他(參彼前二1)。任世人對他們的事有所想慕,不論是物質上的薪金、財富、安穩生活,還是心靈上的愛情、成就、人的肯定和接納,屬主的人可不斷建立自己屬靈的胃口。這「吃」和「喝」的意象呼籲我們放下思慮,進到主裏,感受神同在的真實。

主言陶造新生命

筆者想起畢德生(Eugene Peterson)提到,牧者建立靈命的任務「並不是要神做我們認為需要做的事,而是要意識到神正在做甚麼事,以致我們能回應、參與,並享受其中。」1讓神按其主權在我裏面和弟兄姊妹的心靈動工,方法就只有吃喝主言。他認為這種默想像狗咀嚼骨頭一樣,當我們把主言一口一口吃進去、咀嚼和消化,就慢慢發生果效。我們所觀看的主言進入我們裏面,往靈魂的深處,陶造一個與神創造一致的生命。2

世界變幻莫測,快得像以三倍或更快的速度播放。與這對比的是主言在我們裏面、沒有人看見的幽暗角落動工。它提醒我們,這世界原不是我們會習慣的地方,我們的心不屬這裏,在這裏尋覓可安息的避風港只是緣木求魚。藉主言,聖靈挑動我們嚮往天上的家鄉,那裏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地。時勢真惡,我們要求善,不要求惡(參摩五14),我們即或抵擋不住惡人和惡事在歷史洪流出現,主言卻揭示另一空間(帝國)的存在。有這君王的恩言,我們便有力量撐下去,因為:

    所有血肉之軀,盡都如草,
     其一切榮美,如草上的花;
     草必枯乾,
     花必凋謝,
     惟有主的道,永遠長存。
  所傳福音給你們的道正是這道。
(彼前一24-25,筆者修譯)

(作者是播道神學院教務長暨聖經科副教授)

註釋:

  1. Eugene H. Peterson, The Contemplative Pastor: Returning to the Art of Spiritual Direction (Carol Stream, IL: Word, 1989), 12。筆者翻譯。
  2. Eugene H. Peterson, Eat This Book: A Conversation in the Art of Spiritual Reading (Grand Rapids, IL: Eerdmans, 2006), 3-4.

本文轉載自《傳書》雙月刊 (總 189 期),版權屬『中國信徒佈道會』,本會蒙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