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的教會

2025-02-27 / 劉志良牧師

本文透過介紹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及ESG理念帶給世界那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提示及廣泛應用,反思在聖經價值觀的亮光下,有關理念與應用可給教會帶來哪些提示,促進教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語:ESG、SD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治理、可持續發展、門徒訓練、發展策略

ESG理念影響投資

1. ESG理念的來源

自從2004年聯合國提出ESG(Environment「環境保護」, 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三者的簡稱)理念,至今20年來,它已經深化地影響商界的發展。愈來愈多世界各地的證券、基金及貴金屬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及基金公司,必須在其公司內制訂具備相關理念的政策。這便影響眾多投資者、信託基金的管理人及財務策劃顧問在考慮投資抉擇時,也關注所投資的對象和項目是否符合相關理念及合規要求。[1]簡單來說,這理念是促使商業投資在業務決策過程中,除了考慮能賺取多利盈利,也須關注實踐所投資產品及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又稱為「永續發展目標」)。

2.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是指在商業投資開發時,須確保發展的項目在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碳排放)、節省能源、提高能源效益、減省過度包裝、實施廢物管理、處理工業污水和避免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等環境保護項目,不會因追逐盈利而失控,確保提供規範制約並可供追查的數據資料。

3. 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指在商業營運的過程,須確保各項運作具備社會責任的承擔,包括制訂合法的僱傭合約與維繫員工福利的機制,設立保障客戶利益的措施,制訂保障人權的宗旨,並對生產地區和銷售地區所在的社區關懷與建設項目的承擔等。

4.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指在機構的管治上,須確保合法合情,不違反社會的商業倫理道德,包括避免以本傷人等壟斷市場的惡性競爭手法,採用合規的投標方式,制訂合規的稅務管理、供應鏈管理及風險管理守則和落實施行等。

ESGSDGs5P之間的關係

ESG理念跟聯合國於2015年宣佈要在2030年前促進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實現一個可持續性發展的項目(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有密切關係。該項目的目的是要推動各地社會落實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提升他們的教育質素、促進公平貿易、應對氣候變化帶來人類社會的挑戰、保育大地與洋海,締造和平與繁榮。

為要達到以上目的,聯合國提出了可歸納為5個要旨(5P)[3]的17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SDGs)。[4] ESG理念可幫助商界在制訂政策和行動時較關注那些能實踐SDGs價值目標的方案。

我們可以說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是商界較熟悉的詞彙和理解的範疇,5P(人民、地球、繁榮、和平、夥伴)[5]是社會界較關注的層面,SDGs則是17項要實踐的較具體的目標。因此,推動社會實踐SDGs及促進商界落實行ESG政策這可持續發展的項目,乃是交由聯合國的經濟和社會事務部(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執行推動的。

可持續發展的教會

有人說教會並不是商業公司,不應該把商業原則應用在上帝的教會內,但若社會的商業原則是吻合聖經真理價值觀的,難道教會反而落後於人,閉門造車,滿以為自己站在道德高地,卻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教會治理方面因循苟且,那又怎能活出榮美見證,吸引世人來認識信仰,信主得救呢?因此,我嘗試讓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機構治理[6])與教會對話,好使教會瞭解會否人家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是有助我們反思如何建立一家可持續發展的教會。

1. 相輔相承推動

不少國家政府透過製訂政策的部門以及證監會等訂立ESG的策略,及要求並積極鼓勵企業和機構把ESG與可持續發展的因素,納入它們的發展策略與日常運作,既可提升能源效益,滅少碳排放,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務,並注重公司的企業管治。教會的角色既是一個志願機構(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簡稱NGOs),亦是社會的一份子,自然也應在此出一分力量。再者,聯合國所推動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亦吻合聖經價值觀。[7]所以社會推行SDGs教育,教會亦可順理成章地傳遞聖經有關的價值觀。讀者如有興趣,可參閱筆者撰寫的另一篇文章「今日携手努力,未來共贏發展」。[8]

2. 推廣綠色教會

上帝在創造世界後把管理大地的責任交付給人(參創1:26,2:15),所以我們就是大地的管家,應當愛護上帝創造的世界,保我們生活的環境,不應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方便而造成環境污染,影響他人,也使我們的後世代受虧損。

事實上,教會在提高能源效益、推動減少廢物及資源循環再用方面是有很大空間的,包括檢視能源是否合宜地使用。例如:採用較節省電力的LED燈照明系統、轉用太陽能發電的戶外照明燈、在走廊加裝由計時器與感應器以兼容控制照明系統的開關、改用變頻空調系統、推行節省能源政策(空調溫度啟動機制調至攝氏25度,離開辦公室一段時間感應器便關燈)、天台加裝太陽能光電模板等。又推行無紙辦公室措施(儘量多用電子文件以替代紙張印刷本),崇拜周刊與教會月訊電子化措施(每期只印刷小量實體版給有需要的會眾),使用電子郵件通知信替代節期前寄給會友的活動通知信,設置廢物分類收集箱等。

聖經教導我們「要愛惜光陰」(弗5:16上),所以還有一項常被人忽略的環保措施,就是優化會議的效率以減少會議的次數與時間長度,安排某些非必要實體召開的會議為網上會議,獎勵工作表現達標與恪守員工守則者可於下一個月獲四天在家辦公的節數等。這些措施能減省員工與義工的時間虛耗與體能消耗,促進他們身心靈健康發展,也能減省辦公室和會議室的電費開支。

3. 承擔社會責任

聖經教導我們要做世上的鹽和光,藉著好行為的見證照亮社區。(參太5:13-16)所以教會應當展現承擔社會責任的明光見證,在聘請教牧、幹事、堂務員及保安員等員工時,不論是全職、部分職或兼職員工,都確保提供合情合法的僱傭福利,推行透明且公平的薪酬制度與晉升安排,提供讓員工感到有尊嚴的工作環境,執行防止性騷擾的措施等。又推動員工與會眾關注所在社區的公共衛生、減低對鄰舍帶來的不便(例如:不在教會附近街道違例泊車,年青人以走樓梯上落層數不高的聚會地點以免其他乘客等候升降機的時間過長),參與所在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的管理並免費借出會議場地,以及關懷與探訪社區內的基層住戶、獨居長者和護老院住客等。

4. 追求有效管治

教會是一個慈善團體,必須確保以情理兼備的管治方式營運,例如: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招聘員工並避免用人唯親,又以合規招標的方式採購物資或報價服務,也制訂防止利益衝突守則並謹守遵行。這些都是適用於一般機構團體的參考。但我更關注的,卻是在善用資源以確保教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下,教會必須按主給予我們的使命善用資源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參太28:19-20),實踐本土和外地的宣教事奉,也持續實施門徒訓練,培訓接棒的領袖,儲備可持續發展的財政與人力資源。(參提後2:2)

以我牧養教會多年累積的經驗所見,上帝總會在教會興起各類不同恩賜能力的人才,卻因教會未能追求在有效管治上更新,以致人才因爭議和分裂而流失,導致教會青黃不接,難以持續發展。我謹抛磚引玉,分享幾點追求有效管治的建議:

A. 家長式轉化至共商式

若要新一代青年信徒接受栽培做領袖,訓練他們接棒,資深領袖應考慮把家長式管治轉化為共商式。前者是凡事過問,總不安心;批評較多,執權不放。結果年青人原來有意嘗試更新教會的銳志都給氣挫了,不是變為紋風不動的應聲蟲伴隨教會「陰乾」,就是「離家出走」到別家教會事奉發展。會否資深領袖可考慮轉化家長式管治為共商式,讓青年教牧與年輕執事皆有機會參與討論和決策,讓他們有空間正向成長。

B. 議會式轉化為順服式

教會長執會常有一個毛病,就是誤以為當長執的就是像立法會議員那樣,要勇於發言,代表自己的部門或牧區爭取權益。他們忘記了這是上帝的家,不是立法會。那處的議員是必須盡量發言的,因發言過少便會被報刊公佈,遭選民評為尸位素餐,影響下屆參選時會落選。長執和教牧在長執會並不應以民主方式尋求共識,乃是尋求按聖經的原則決策和按上帝的心意行事。「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羅12:17下)意思是不要堅持己見,也要同心相愛(參彼前3:8)和學習順服(參彼前5:5)。這一點與上一點若可保持平衡實施,教會便有望持續發展。

C. 僱主式轉化為配搭式

今天不少教會長執埋怨很多人存雇工心態當傳道,固然上帝的僕人並不是世界的工人,決不應視自己為雇工,處處爭取優厚的待遇和福利,但長執也應反省是否把同工視為雇工,處處跟他們斤斤計較,並沒有尊敬他們為上帝的僕人,也沒有愛護他們如自己的家人?如果長執與教牧更新合作模式為配搭式,互相尊重對方的崗位角色,彼此欣賞各自的委身貢獻,在主裏學習謙卑自處,鼓勵各人發揮所長,樂意放下己見,與人同心配搭,教會便不致同工轉換頻繁,人才流失凋零。

D. 事工型轉化為牧養型

教會決不能單靠發展各樣的事工而生存下去,因為營運事工是消耗人力與財力資源的,若沒有緊密的牧養,讓會眾生命得成長,事奉得訓練,挫折得輔導,委身得欣賞,教會便會流失人才和錢財,那又何來足夠資源發展各類適切時代需要的福音事工?因此,教牧與領袖在發展各類事工時,宜考量教會是否已對事奉人員有充足的牧養,還是誤用「人盡其才」的口號而「榨乾」事奉人員的精力和時間,導致他們靈命枯乾,失去動力,弄得家人關係不和,卻又得不到關懷守望,因而在試探中跌倒,繼而被譏諷為那因貪愛世界而離棄事奉的底馬。(參提後4:10)他們也就隨流失去了。

E. 零散式轉化為一體式

隨著教會發展的年日增長,在面對人口老化和移民潮衝擊下,不少堂會的團契和小組都陷於成員名單「長龍」而出席聚會者「斷龍」,只剩下一小撮人。但這情況便使教會團契和小組的數量眾多,以及事工的項目繁多,卻在牧養與行政上虛耗教牧同工與信徒導師的時間。須知帶領眾多零散小組和事工發展,遠比帶領具系統的團契小組和事工要花更多心力呢!所以教會可考慮探討如何把零散的小組歸納為大團小組,那既可保持原有小組的相交關係,也可促進小組間的互動,亦可增進發展的動力。又可把零散的事工統整組織為一體化的事工,例如:堂會的醫院佈道組、街頭佈道組、護老院關愛組、穆斯林關愛組的成員等都可考慮結合為一個佈道團,原有的事工就成為佈道團的事工,那既可增加各有佈道負擔的會眾對其他佈道事工的認識,也可增加原有佈道組的成員人數與動力。經整合為一後,漸漸地更可把一些早已名存實亡的事工刪除了,因已完成了歷史性的佈道任務呢!

F. 應用現代科技化管理

有人說:「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 )不能代替你,但善用人工智能的人卻一定可以代替你。」這說明在今天科技發達的時代,教會的治理亦須與時並進。我們決不可只講科技,不講聖經又不祈禱傳道,但卻可以善用科技增益我們事奉的效能。例如:善用智能搜尋程式協助我們搜集喻道材料預備講章,也應用資料管理系統輔助牧養事奉,並採用人工智能管理軟件支援行政事奉的跟進處理,還可運用人工智能會議通訊程式錄音並轉化語音為文字記錄,以及使用人工智能剪輯軟件把錄影的講道信息加入字幕,方便粵語教會牧養操普通話的會眾。另一方面。教牧與領袖亦可善用個人通訊程式中的群組管理功能,便可使堂會內紛亂繁多的通訊群組分門別類地清晰管理,省時省力,也減少在充斥雜亂訊息的版面遺漏回覆或跟進某些訊息。以上舉例的科技應用都可讓教會管理節能,為教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5. 靈巧發展教會

A. 致力實踐教會大使命

主耶穌給教會的大使命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參太28:19-20),所以向萬族萬民宣教乃是教會的責任,也是贏得主同在賜福的竅門。我們知道當猶太基督徒在患難中仍實踐宣教使命向希臘人傳福音作見證時,「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參徒11:19-21)所以教會的可持續發展,並不是尋求由小教堂發展為偌大的座堂,也不是追求在身處的城市由只有兩三間堂會的小宗派發展為有一兩百間堂會的大宗派,而是回應主渴望萬族萬民得救的呼聲,關注那些福音未得之族群的宣教需要,守望祈禱興起宣教士和教會的短宣隊到其中關懷那些族群,以愛主愛人的生命見證傳揚福音,使他們作主的門徒,讓他們被建立為主的教會。[9]教會若有這種可持續宣教發展的視野和實踐,就必得主的同在,蒙恩興盛發展。

B. 靈活應變的發展方式

不同時代和不同地方的教會各有發展的限制和挑戰,我們必須以靈活應變的策略來發展與牧養主的教會。這如同英國聖公會的雷克士 (Robert Raikes, 1736-1811)在1780年因見貧困兒童的需要而創立兒童主日學,後得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嘉許並支持推動而成為普世的「主日學運動」。[10]這樣,在今天不少香港教會在社會運動和移民潮影響下流失了很多青年人、少年人和兒童,以致教會成員老齡化的問題愈趨嚴重。然而很多教會對於如何帶領以上群體的慕道者信主和上教堂卻是主力沿用傳統的佈道方式,例如:佈道會和街頭佈道。我不會否定這些佈道方式能領人決志和有屬靈意義,但我們何不革新為一些領人歸主效能較強而少花人力財力資源的發展方式呢?

舉例:教會若因青年伉儷移民或流失而缺少兒童,會否就使用閒置的場地開設親子嬰幼崇拜,吸引那些有1至3歲嬰兒或幼童的慕道家長參加?一般來說,教會多不設1至3歲的兒童主日學班的,帶著這年齡孩子的家長亦是難以上教堂的,因為教會多把他們安置在嬰幼室收看崇拜轉播。他們的孩子自出生至3歲都沒有多少間教堂為他們的靈命需要而安排牧養活動的。所以若教會為他們安排以親子遊戲小組(Play Group)形式進行的親子嬰幼崇拜[11]豈不是一個吸納慕道家長帶小孩來教會聚會的機會嗎?須知有一些家長原是在基督教學校受過教育的,不一定反抗福音,只是沒有信主和參加教會聚會,如果他們是雙職家長,平日只把嬰孩交給家傭或家人照顧,自己是不能親身帶孩子參加親子遊戲小組的。若教會願意派一個同工學習帶領親子嬰幼崇拜然後應用,便是吸納他們參加主日聚會的好機會。我從前牧養的教會便以此方式成功幫助很多慕道伉儷領孩子來參加,習慣了教會生活後孩子便升上K1級的主日學,家長相熟後又一起參加伉儷小組和崇拜。這樣便為教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生機。

C. 把握時機地牧養會眾

聖經說:「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傳9:10-11)經文既指導我們要盡力做工,但卻也要把握時機地做,因為人生實況並不一定是盡力便必成事,很多時乃是要努力加上把握時機才行的。

今天不少教會同工雖然已竭盡全力做青少年工作,但卻是多勞少得。他們努力關懷青少年,用功預備聖經信息在周六團契和主日青少年崇拜服事,但卻見很多青少年在聚會時態度散漫,甚至不時失踪失聯,原來在周末通宵達旦打機玩樂,導致無法起床,也有的安排周末和主日參加補習課程,便不能參加教會聚會。可是周六和主日卻是教牧最忙的日子,難以在那時詳細跟進。那怎麼辦呢?

我建議教會當更新思維,不要只按傳統安排周六及主日為青少年聚會的日子。有不少教會是開辦中學或小學的,也有的與某些有聯繫的中小學合作做青少年工作的,其實應該考慮善用周六及主日以外的日子做青少年牧養工作。我在另一篇文章「轉化挑戰,復興再現」裏建議教會開設一站式結集團契、學聖經與崇拜一起連續進行的聚會,讓青少年不用分開兩次來教會聚會。又建議把教會聚會延展至平日,為合作的學校學生設立周五課後一站式崇拜和團契,在詩歌和信息各十五分鐘後隨即時開小組關顧牧養,包括為關心慕道者近況和回應信息,栽培初信者學習栽培課程,並提供堅信者門徒訓練。聚會由教會教牧主領,學校老師和基督徒學生參與服侍,到長假期的周末時才安排於教會舉行。[12]

以上這種安排是利用周一至周五學生上學日動員學校基督徒老師和學生一起事奉,領中學生歸主和受栽培成長,只要教會牧者和長執不拘泥於周六和主日的聚會才算是教會聚會便可。這樣便是把握學生在學校的時機傳福音和牧養,既提高參加聚會的人數,也動員堂校合作的人力,培育成熟的基督徒學生,堂會與學校可達至雙贏。同工與學生相熟後便可在平日午膳期間或課後相約他們,給予牧養關懷。這樣把握學校時段相聚與堂校合作的時機,便為教會的可持續發展創造空間。該文章內亦談到其他群體發展的另類模式,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瀏覽。

6. 實施發展策略

A. 採用與時並進的佈道

教會要持續性地發展,最要緊的是採用與時並進的佈道策略和教會牧養。主耶穌在升天前曾吩咐教會,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主吩咐我們要做祂的見證,重點並不是我們要講述主在我們身上施恩的見證,乃是要我們做祂的見證人。因此,我們這些見證人在世界各地向不同背景的人傳講福音時,便要靈活地因應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和信仰特質而調整策略,不可一成不變,更因時代的演變而與時並進,方可突破種種環境限制,讓福音在萬族萬民中傳揚,引領他們歸主。

舉例而言,華人教會在傳統上都是靠佈道會來領人歸主的,後來也輔以街頭派福音單張、逐家佈道、巴士佈道、影音佈道、見證佈道、福音性研經等,我不是說這些沒用,但須知道福音內容是千古不變的,但傳福音的形式卻是可以多元變化的。以上從前有效的形式在今天的城市可能因各種緣故而效力減弱了。我們會否開發福音網頁佈道、YouTube福音短片專頁、Facebook見證直播專頁、Instagram佈道專頁等,以把福音見證推展到人手一部的手機,去到那些在鐵幕國家居住的人、偏遠城市地區生活的人、足不出戶的隱蔽青年,以及終日機不離手瀏覽網頁和短片的人呢?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我撰寫的另一篇文章「網絡無牆,福音飛揚」。[13]運用與時並進的佈道策略,是省時節能的好方法,能促進教會持續有新信徒,避免萎縮,繼續發展。

我深感可惜的是以上這篇文章是我在2016年時撰寫的,那時我見到華人教會對使用網絡工具來建立福音平台並不熱衷,相對於很多異端教派來說,我們是落後於人。當我們在Google等網絡搜尋器或YouTube等平台搜尋福音信息或詩歌時,湧現的大部分是異端教派的網頁資訊。但到了今天,情況仍是令人擔憂的,不少教會的網頁內容仍是資訊陳舊不變,長時間沒有更新,絲毫不能吸引人注目瀏覽,處境就如同我們拿著電視機的遙控器,不斷按鍵選擇下一個頻道,因為眼前的視頻單看幾秒便不感興趣,不得不再尋找下一個台。然而異端的資訊在網絡世界泛濫,聲畫流暢,吸引未信主的人和不明底蘊的基督徒瀏覽,我們認為是純正信仰的教會信息卻是被擠到搜尋結果的次頁或更後的頁次,那表示很多人都不會看到了,特別是新一代的青年人,教會若不努力把福音傳到他們的世界,吸引他們留意和思考,又怎能帶領他們進到上帝的國度,教會的可持續發展便困難重重了。

我聽聞一些教牧反映他們教會花了金錢與資源建立教會網頁,可是卻很少人瀏覽,所以他們認定這宣傳的方法是不行的,便沒有動力去更新網頁資訊。我相信我們都不應因噎廢食,須知道新一代的人若要想返教會或帶孩子上主日學,他們第一時間就是用手機內的搜尋引擎搜尋的,我們的教會網站或專頁難以被他們搜尋得到,關鍵原因很可能是我們並沒有投放資源研究搜尋引擎優化[14]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簡稱SEO)的技術,讓教會網站或專頁搶佔各類搜尋引擎平台和社交媒體平台的首頁前端,也沒有優化我們網站與專頁的架構和內容等。須知我們若不在科技應用方面為福音奮進,就是任讓異端邪說和世俗思想搶佔灘頭,發布不良資訊荼毒人心了。

B. 生生不息的門徒訓練

主耶穌給教會的大使命已清楚吩咐我們要「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參太28:19-20)。可是教牧與領袖總是在忙碌的服事中漸漸忽視了門徒訓練的重要性,有時只做了初信栽培後便任讓信徒自選主日學,又或在信徒受水禮後便不再持續跟進訓練他們作主門徒,還可能只提供聖經知識培訓,或安排參加事奉崗位,卻忽略持續地同步栽培他們靈命成長時也跟進他們各按恩賜事奉,漸漸培育他們作學以致用門徒中的領袖。但如果我們能按聖經教導,重視在教會實施靈命培育、真理教導、生活應用與事奉實踐幾方面皆均衡的門徒訓練,教會內富生命力的門徒將是生生不息地成長,教會便可持續發展。

C. 永不止息的關愛牧養

聖經說:「愛是永不止息……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8上,13)經文教導我們愛能使人的關係永不止息。因此,教會要能永續發展,不得不在關愛牧養方面下功夫。任何教會若沒有關愛牧養,都不能單靠廣傳福音、門徒訓練、講台供應等活動叫教會健康發展。主耶穌三次詢問彼得關於愛主的問題後,先後吩咐他要餵養主的小羊、牧養主的羊和餵養主的羊。(參約21:15-17)這是約翰在《約翰福音》記載眾多關於主愛門徒的教導(參約13:1,19:16,21:7,20)後,指引我們若是愛主,便要關愛主的羊,用主生命之道餵養和牧養他們,與他們一起追求愛主並相愛牧養。因此,教會須與時並進地探討適切各家堂會不同處境需要的牧關方式與策略,制訂合宜的關愛牧養模式並付之實行,門徒才可以在教會愛中成長並學習以愛來彼此服事,叫教會持續成長發展。

結語

教會若擁有可持續發展的特質,成為在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教會治理)項目上能活出17個SDGs價值觀的楷模,便可既榮耀主的聖名,也造福會眾以及社區。與此同時,教會亦須更新發展策略,採用靈活發展的方式、與時並進的佈道、生生不息的門徒訓練和永不止息的關愛牧養,讓教會可持續發展,達至質量俱增。

 歡迎轉發,鼓勵關注。

附註:

[1]“Who Cares Wins: Connecting Financial Markets to a Changing World.” (United Nations, 2004), p. 8-10.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901042632/https://www.unepfi.org/fileadmin/events/2004/stocks/who_cares_wins_global_compact_2004.pdf

[2] https://sdgs.un.org/2030agenda 

[3] 5個要旨(5P)是指包括人民(People)、地球(Planet)、繁榮(Prosperity)、和平(Peace)和夥伴(Partnership)的關注範圍。

[4] 17個永續發展目標包括:無貧窮、零飢餓、良好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清潔飲水及衛生設施、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減少不平等、永續城市與社區、負責任消費與生產、在青少年中開展氣候變化教育以使他們從小就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水下生物、陸地生物、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以及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 下載於2025年1月1日

[5] 參註3。

[6] 我嘗試把公司治理這詞改為機構治理或教會治理,以除去一些謹慎者的疑慮。

[7] 舉例:聖經要求管治者敬畏真神,不可忽視人民福祉(參申17:14-20),亦制訂很多關愛窮人與消除貧窮的政策(參利23:22,25:23-28,申15:1-5),這跟那17個SDGs的首5項所關注的消除貧窮、除去飢餓、促進健康與福祉、提供優良教育及確保性別平等的價值觀吻合一致。

https://alayluya.com/article/%E4%BB%8A%E6%97%A5%E6%90%BA%E6%89%8B%E5%8A%AA%E5%8A%9B%E6%9C%AA%E4%BE%86%E5%85%B1%E8%B4%8F%E7%99%BC%E5%B1%95 下載於2025年2月25日

[8] 劉志良,「今日携手努力,未來共贏發展」。 今日携手努力,未來共贏發展 | Alayluya 哈利路亞 下載於2025年1月1日

[9] 讀者可自行瀏覽「宣教原則與策略」這文章,瞭解有關使萬族萬民歸主的原則與策略。https://alayluya.com/article/%E5%AE%A3%E6%95%99%E5%8E%9F%E5%89%87%E8%88%87%E7%AD%96%E7%95%A5 下載日期:2025年1月12日

[10] https://aboutbible.net/ecclesiastical-history/robert-raikes 下載日期:2025年1月1日

[11] 參荔枝角靈糧堂親子嬰幼崇拜的網頁

https://www.lckllc.net/news/%E8%81%96%E8%AA%95%E8%A6%AA%E5%AD%90%E5%AC%B0%E5%B9%BC%E5%B4%87%E6%8B%9C 下載日期:2025年2月1日

[12]https://alayluya.com/article/%E8%BD%89%E5%8C%96%E6%8C%91%E6%88%B0%E5%BE%A9%E8%88%88%E5%86%8D%E7%8F%BE 下載日期:2025年1月11日

[13] https://alayluya.com/article/100463 下載日期:2025年1月11日

[14] 搜尋引擎優化(SEO)是一門專門技術與策略,針對瞭解與應對各大搜尋引擎和社交媒體平台背後所用的計算法,從而獲知如何透過改良與調整網站與社交媒體專頁的架構、內容、關鍵字詞、索引及外部連結等,從而提升網站與媒體專頁在有關搜尋引擎與社交媒體平台的搜尋結果中的排名度,讓網站與媒體專頁帶到公眾的面前,並促進瀏覽量的提升。https://developers.google.com/search/docs/fundamentals/seo-starter-guide?hl=zh-tw 下載日期:2025年2月2日


劉志良其他文章:

今日携手努力,未來共贏發展:https://www.evangelpress.org/blog.php?b=1510
宣教歷史學習:
https://www.evangelpress.org/blog.php?b=1462
回應時代需要的主日學:
https://www.evangelpress.org/blog.php?b=1492

劉志良作品:

實用神學︰得心應手——轉化生命的教學法

網購:https://www.evangelpress.org/product.php?p=3079

實用神學:做更大的事--宣教學概論

網購:https://www.evangelpress.org/product.php?p=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