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堂會到社企,再與堂會同行的經驗
2024-02-07 / 黎廣澤傳道(油踐入心召集人)
「異象,空間大轉化!看見, 就動了!」這題目很好, 雖然是長了些, 但這是一句有內容和意思的說話,在這裏,我想用一幅圖畫去表達對這說話的理解。有一次當我走在街上看見一個景象,立即把這情景以相片留下 (圖一),有一位女士前推後拉着兩部相當大的木頭車,車上滿載着沉典典紙皮。我和身邊的人都被這情景震撼了,似乎大家的焦點都放在這位女士和她所做的事情上,有人更為這女士感到擔心,怕她生意外,有危險。但我除了看見這女士外,更看見她背後的一座樓宇正被陽光照得起了金邊的浮雲環繞着而感到震撼,彷彿看見上帝告訴我祂仍與每個人同在。雖然,我明白這位女士每天即使十分辛勞而又帶着危險地努力工作,可能仍不能夠支持她的生活所需,但這一幕觸動我的是「上帝的看顧」,這是一幅很美麗的圖畫,上帝照管着我們,不論人是在艱難的或在多平凡的生活形式裏面,在我們的城市當中,都看見上帝的看顧在其中。
異象 - 看見;空間 - 擴張;大轉化 - 行動
對我來說,「異象」就是一種看見!就像雷競業老師所說的「異象是神給我們看見的」,這是別人不能做到的,也不是在我裏面有甚麼特別的原因,完全是出於上帝的心意,讓我們看見。而「空間」是與硬件有關,我們也看見在很多的教會地方已有不同的改變,而黃緯彬博士的 Unbox 19 一書,也為我們帶來不少的啓迪,讓我們有更多教會空間運用的想像。再退一步來說,我覺得我們「内心」的空間是要先被擴張,我們才可看見!就像紀治興博士所說的,當上帝讓我們看見時,為着別人的好處,即使是堂會,也可以營運一間財務公司、一間社企,可以產生的可能性。但是「擴張」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需要「勇氣」!而大轉化就不光是在腦海中的想像,而是有所行動,看見,就動了。
其實每一個人、每個故事都是重要的!而我的故事也只是眾多故事的其中一個,並不是怎麼的特別,不過在我心裏面,上帝給我一些經歷,所以也想在這裏與大家分享。
簡單來說, 2016年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捩點。之前,我曾在兩間堂會牧會已經15年,當時,我是服侍「職青」的,在兩個社會運動的中間,我似是已到達了一個樽頸位,感受到自己在停滯不前,不知如何是好!有人甚至說我是面對「中年危機」,而我也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來處理我這中年危機。終於在2017年,我參加了關懷貧窮學校,新福的「慈心義僕」計劃,我們就在學習中體會甚麼是貧窮、關懷貧窮和香港社會貧窮的情況等等。而這計劃也給了我較大的反省,在2019年課程完畢後,我開始定期在教會附近的公園進行探訪,發現原來已有不少弟兄姊妹在這公園做了不少工作,他們每個禮拜三到公園探訪街坊,傳福音、栽培和甚至在哪裏進行洗禮。我才開始明白原來可以在公園內發生這麼多美好的事情,便開始去思考堂會轉化的事情。在2018至2019年,在教會的服侍中開始接觸了30多位街坊,他們每逢禮拜三晚都會到教會吃飯,那時我已經滿足這種工作狀況,彷彿已向上帝有所交代。但沒想到疫情在2020年來到的時候,我又甚麼也做不了。當時每天在教會服侍的街坊已300多位,我覺得要一間堂會去承擔,似乎不太公平,如果可以和其他堂會合作服侍社區,豈不更好?!所以從2021年到現在,我們開展了一個事工,機構名叫「油踐入心」。其實在開始時油踐入心只是在堂會中的一個小組名稱,意思是在油麻地實踐上帝的道,再入到自己的心裏面。 所以油踐入心的故事就是從一個做了十多年而又面對中年危機的傳道人、一個反省和一個疫情開始直至現在。當時,我看見一幅圖畫 (圖二):堂會就在中間,環繞着堂會的就是不同的事工、牧養和工作等。所以,當時我並不覺得教會沒有服侍社區,但所做的,都是從教會出發,教會以內的一些工作項目,例如社關小組等等,這都是以堂會為中心的。當時在我來說,這並沒有不對的,因為向來教會都是這樣的,但後來我自己感到有一種不安,特別在疫情臨到的時候,這個圖畫便不能夠踐行出來,因為教會需要兼顧的事情很多不同的事情。而只是教會內的一個小組,並不能應付這麼大的社區需要。當時我便勇敢地向教會領袖說:現在已有300多人在教會門口等着進來,我們能開多少場佈道會才能有300多個未信者來到呢?他們很願意進來,但諷刺是在疫情的時間,教會不能接待他們。當時我心裏又出現另一幅的圖畫 (圖三):堂會不再在中心點,取而代之是社區, 而衆多同區的堂會與其他機構環繞着社區,而今天信徒要做的,似乎是要踐行耶穌在「主禱文」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一個運動,所以我當時的領受就是要彰顯神的國度在地上。堂會只是社區中的一份子,還有其他堂會和弟兄姊妹、其他有心人、其他不同的社企或機構單位等等。看見這圖畫後,我開始釋懷,明白是時候辭去堂會的職務,即使當時有很多人勸我不要辭職,他們都希望我能理性面對現實的需要,不要胡亂來!但當時我想像不到有任何其他的模式可以繼續照顧300多名街坊,於是毅然開展了油踐入心的事工。
以賽亞異象 - 油踐入心
那時,即使資源十分緊拙,但我亦看見疫情誘發了不少堂會和弟兄姊妹尋索服侍社區的方法,有很多人願意分享物資;另一方面,社區中有很大的需要和呼求,此時,我明白我們走的方向是對的,之後,神又給我看了一本書,就是馮煒文先生所寫的「以賽亞異象」 (圖四)。 這書成為了我服侍的秘笈,因為馮偉民先生很簡單的描述了以賽亞先知領受新天新地的一個異象,就是嬰孩不夭折早死、老人會壽終正寢、年輕力壯的人,他們能享受工作的成果。原來以賽亞先知已經很清楚地講出耶和華上帝期望我們的城市有這樣的質素。很可惜,今天我們常從新聞看見學童自殺率高,差不多是每日有學童尋死;長者面對現實的殘酷,不少長者想尋死;正在工作的,正被工作疲疫得要死,在一個這麼多人尋死的環境之中,這書教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堂會應該做的就是「結聯」, 夥伴有心的人,不區分信與未信、不同的宗教,也可與他們結聯,為着社區的需要結連起來,我們就可以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信仰的真實。我有信心,我們所信的上帝是很清楚給我們這個方向,以至馮煒文先生所說的這些異教人士也有機會認識這位真實的上帝,一起敬拜上帝。
在油踐入心服侍至今, 我有三個體會:
第一個就是「結連」林前十二章27節「你們是基督的身體,並且各自作肢體」,在我們的社區內可能有很多隱藏的肢體, 甚或不同的有心人。當我們走在社區時,可能也可以留意到有些金句在店舖中顯露出來,便知道他們也是基督徒,那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與他們結聯起來,一起回應社區的需要。
第二點體會就是「去裝備」以弗所書六章11節「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為我們正在參與一場屬靈的爭戰,特別是在疫情裏我們接觸到不同堂會的弟兄時, 他們問在疫情期間大家都看見自己教會的限制,我們如何可以實踐呢?這些弟兄姊妹正為着社區的需要而心急!正因為這樣,我們需要裝備這群弟兄姊妹來回應挑戰,所以這是我們應當看重的。
而第三個體會就是「我們的社會服侍」雅各書一章27節「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第二段經文馬可福音十二章31節「要愛人如己」,這兩節經文也是在油踐入心開始的時候所強調的「異象」。我們就是看見在患難中有很多孤兒寡婦、患病的老人和失業的中年人等等,被社會邊緣化或看不到的人,教會是需要接待他們的。
當我與其他教會傾談中,我知道他們是認同這道理,只是不懂怎樣去處理。因為有結聯、有裝備,我們就可以實踐這事情。今日在油麻地有一個群體叫「左鄰右里」,內裏有20多間堂會, 一齊去學習實踐這事情。而實踐的過程中, 我們學習共同牧養,因為現象是信徒都在參與ABC教會,有些信徒可能正在參與A教會崇拜的同時,又參加B教會的團契和C教會的服侍等等。這圖畫在社區工作中呈現出來,我們需要與不同的教會一起協作,為的是服侍同一個社區和同一班街坊,有一些街坊在A教會洗禮、在B教會參與崇拜又在另一間教會服侍,所以我們同這些教會的牧者說,我們並不是「搶羊」,我們是「共同牧養」!現實就是要照顧一個有問題的家庭,一間教會是不能夠處理的,需要週邊的堂會在社區裏一齊發力才能承托與這家庭同行。今天,我所看見的一個異象,在這個時代裏面,我們不能夠單打獨鬥,我們需要其他信徒們同行,與有心人一起協作,共同牧養,主內一家。今天,油踐入心希望推動堂會們一起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油踐入心有點像一家NGO,又有點像一家社企,或是像一家堂會…其實,我們覺得「油踐入心」是一個「運動」 (movement) 。在這個時代去回應上主,讓我們看見祂仍然在看顧着我們。